本课程是视觉传达设计专业基础理论课,以“解码东方造物智慧,赋能现代设计创新”为定位,聚焦视觉传达设计专业特性,构建“史论研习-美学解构-创新转化”三位一体的特色教学体系,致力培养兼具传统工艺美术文化底蕴与现代设计创新能力的复合型人才。
1.课程定位与特色
深耕工艺文脉:聚焦陶瓷、织绣、漆器、金属工艺等中国传统工艺门类,系统梳理技艺演进史与造物美学观,深度解析纹样、材料、工艺中的设计密码。
强化设计转化:以“传统工艺现代转译”为主线,贯穿“工艺史论→符号提取→创新应用”知识链,跨课程培养纹样再生、IP开发、品牌叙事的实战能力。
2.教学创新与实践
项目驱动教学:结合设计专业比赛项目创设模块化团队项目,将传统卷云纹样、青花瓷构图等转化为现代视觉语言,培养“传统工艺美术现代转译”能力,强化设计思维与创新应用意识。
跨域融合课程:开设《宋瓷极简美学与UI设计》《荆楚漆器纹样与器型解码》等特色模块,创设荆州博物馆等现场实景教学内容。
混合式教学:课程依托雨课堂AI平台构建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并构建“S-C-T”三元评价体系(学生自评-同伴互评-教师总评),实现教学全流程数智化管理。
3.教学资源与成效
持续建设数字人教师微课、“东方造物智慧”课程思政教学案例库等特色资源;MOOC资源正在建设中,即将上线。
团队成员获得国家级一等奖、省级一等奖、省级铜奖等二十余项教学创新奖励,实践效果得到学校官网多次专题报道;主持国家社科基金艺术学项目1项、主持国家艺术基金项目1项、主持教育部人文社科项目1项、主持教育厅人文社科项目1项、教育厅哲学社科项目等省级课题5项;公开出版学术专著7部;发表教学研究论文18篇,C刊论文7篇。作品在“砥砺奋进的五年”大型成就展中展出;连续三届入选丝绸之路国际艺术节;获第十二届全国高校摄影教育成果展最高奖;获第六届大理国际影会年度大奖;获国内顶级设计比赛奖项国奖10人次,参展重要国际展览20余人次。
团队指导学生在设计赛事中获国家级二等奖2项,优秀奖3项。在省级分赛区的比赛中,获省级二等奖5项优秀奖12项。指导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10项(含国家级2项)。
本课程以国家一流课程建设标准为引领,开创“文化解码-数智赋能-创新落地”的全链条育人模式,为视觉传达设计领域输送具有中国审美基因与国际设计视野的创新型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