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大学艺术学院欢迎您!今天是:
课程建设
当前位置: 首页 > 人才培养 > 本科教育 > 课程建设 > 正文

艺术学院美术系2023级美术学专业《美术表现3(套色版画)》课程展示

发布时间:2025-05-22 浏览次数:

课程名称:美术表现3(套色版画)

授课对象:23级美术学(师范)本科生

授课时间:2024-2025学年第2学期(2025年2月-3月)

授课教师涂光璨、岳进、李婧

学生人数83人

一、课程特色介绍

长江大学艺术学院《美术表现3(套色版画)》是美术学(师范)专业的专业必修课,面向美术学(师范)专业本科二年级学生。该课程在一年级《版画基础》课程的基础上,进一步深入学习版画的技法与创作。课程学时48课时。

《美术表现3(套色版画)》课程内容包括四章:第一章探讨版画的演进过程、文化意义、风格流变及基本要素,引导学生赏析不同风格作品;第二章重点版画思维构建,教授生活形象转换为版画形象的思维方式和提炼方法,版画图像构成的章法和规律;第三章通过实践绘制色彩画稿,提高技法和审美理解;第四章版画创作,学生将绘画形象转换为版画图像的综合运用,选定积极向上的内容进行版画创作,通过将色彩画稿进行分版、制版、印制,完成套色版画作品创作,并进行课程总结与点评。

在《美术表现3(套色版画)》课程中,通过AI技术的介入,学生不再局限于传统版画的手工技巧,而是能借助机器学习与图像生成技术,进行无限的艺术试探和创作。在这场人与科技的共同创作中,学生既是传统艺术的传承者,又是未来艺术的开创者。

二、部分学生作品及文创转换展示

学生姓名:周子玮作品名称:《薄荷味的夏天》

学生姓名:阳祺作品以及文创作品名称:《暖风》

学生姓名:王凯瑞作品以及文创作品名称:《老屋》

学生姓名:张小倩作品以及文创作品名称:《三潭印月》

学生姓名:袁紫嫣作品以及文创作品名称:《林語》

学生姓名:张楠作品以及文创作品名称:《无题》

三、学生课后感想

在本次套色板画课程中,我经历了一段充满挑战与惊喜的艺术之旅。从最初对理论知识的学习到用AI设计画稿,再到小心翼翼的分板、刻制,最后完成套色印刷,每一步都倾注了心血。这个过程里我深入理解了色彩的搭配与层次关系,手链掌握了刻板技巧,更学会如何解决诸如色彩偏差、套印不准等问题。回顾作品,虽有不足,但也见证了自己的成长。在制作套色板画的过程中对套色版画的兴趣程度也大大提升,相信以后的套色板画作品也会越来越精致,未来我会带着这份热爱与积累,继续探索套色版画的无限可能,创作出更成熟的作品。

——23级美术学(师范)专业 涂嘉玫

在木刻版画的创作过程中,我深刻体会到耐心与细心的重要性。一块木板从粗糙的原材料,变成精美的艺术作品,需要经过无数次的雕琢。哪怕是最细微的失误,都可能影响整个画面效果。曾经,我在刻画一幅风景主题作品时,因为急于求成,在处理细节部分时用力过猛,导致线条出现瑕疵。那一刻,我才明白,木刻版画是一场与时间的温柔较量,只有静下心来,全神贯注地对待每一刀,才能收获理想的成果。这种对耐心与细心的磨砺,不仅体现在创作过程中,更延伸到生活的方方面面,让我学会在浮躁的世界里,寻找内心的宁静与专注。作品完成的那一刻,我仿佛看到了记忆与现实的交融,那些难以言说的情感,通过木刻版画找到了出口。木刻版画独特的艺术语言,让我能够突破文字的局限,以更加直观、有力的方式传达内心的感受,与观众建立起情感的共鸣。回顾这段木刻版画的学习历程,它不仅让我掌握了一门独特的艺术技能,更在精神层面给予我滋养。它教会我在追求目标时保持专注与耐心,用细腻的视角去观察生活,用艺术的方式表达自我。未来,我将继续在木刻版画的道路上探索,不断挖掘这门艺术的无限可能,用刻刀镌刻更多美好的瞬间,让木刻版画成为我记录生活、传递情感的挚友。

——23级美术学(师范)专业 郑莘蕾

套色版画课程不仅让我掌握了多色印刷的核心技术,更深刻体会到版画艺术的严谨与自由。在未来将继续在实践中精进技艺,探索这一传统媒介的当代表达可能。探索现代题材与传统套色技法的融合,创作更具个人风格的作品。持续练习基础刀法,提升效率与成品率。手工制作的温度感与机械复制的差异,让人更珍惜每一幅作品的独特性。通过这节课让我了解到还有许多地方需要改进。套版偏移初期因压力不均或标记不清导致错位,后期通过反复校准解决。色彩偏差,叠色后出现灰暗问题,通过小样试印调整色序(如先浅后深)工具使用,刻刀角度和力度需进一步练习,减少板材损耗。

——23级美术学(师范)专业 张思源

我们首先选取自己喜欢的图片,再用AI帮我们进行色彩的归纳总结,使其成为一幅具有形式感的版画图片,我们成功创作多幅套色版画作品,题材丰富,风格各异,充分展现创造力与个性。从制作套色木板到印刷完成,学生熟练操作各流程工具,手眼协调与精细动作能力显著进步。色彩运用能力得到锻炼,能够运用色彩表达情感、营造氛围,审美素养明显提升。也明显的激发了大家对于套色版画的兴趣,在这门课中,我学习到了完美不一定比“不完美”好,正是每一张套色版画,印刷过程中的细微差别才造就了这独一无二的美感。

——23级美术学(师范)专业张琳笛

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套色版画的教学已经来到了尾声。在套色版画与黑白版画有着很大的区别,这给这门课学习带来了更多的挑战。在课程的开始,老师先带领我们如何运用ai来得到自己想要的稿子,并为我们详细讲解了套色版画的原理、分类以及不同材料和工具的特性与使用方法,为实践操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在这期间看过的、学过的版画作品,每一幅都承载着艺术家们独特的情感与时代印记,这让我对这门艺术形式更加充满了敬畏和向往。在实践过程中充满了挑战。在分版时,需要精准的规划每一块版的颜色和形状,大量的版数增加了作品的不确定性。在刻制过程考验着我的耐心和细心,力度的把握、角度的控制和线条的流畅都至关重要。套色印制的环节更是让人期待又紧张。色彩的叠加和印制的顺序都决定着最终的效果。经过一次次的实验与调整中,我逐渐掌握了其中的技巧,最终的画面效果让我充满了成就感。通过这一个月的学习,我学会了如何将科技与自己所学的专业融会贯通,为我所用。在这期间,我的审美能力更是得到了提高,对色彩的搭配和敏感度有了提升。同时,在不断的练习中,耐心、细心和专注力这些品质也深深印刻在我的心中。在未来的学习中,我将会继续探索版画的学习,将所学运用到更多的创作之中。

——23级美术学(师范)专业 袁子璇

通过本次套色版画课程,熟悉了套色版画的基本原理和技巧。通过学习套色版画,我了解了版画的起源、发展以及套色版画的制作流程。在老师的指导下,我逐步掌握了刻版、印刷、套色等基本技巧,对版画艺术有了更深入的认识。培养了耐心和细心。套色版画制作过程繁琐,需要耐心和细心。在雕刻版面、涂色、印刷等环节,我学会了沉下心来,专注于每一个细节,以确保作品的质量。学习套色版画让我收获颇丰,不仅提高了我的艺术素养,还锻炼了我的耐心和细心,体验工匠精神。我相信,这段学习套色版画经历会对未来课程的学习产生积极的影响。

——23级美术学(师范)专业张小倩

授课教师团队

涂光璨,1980年生,湖北荆州人,硕士研究生,湖北美术家协会会员,荆州市美术家协会常务理事,中国美术学院访问学者,长江大学美育研究与实践中心副主任,楚文化研究中心研究员,现任职于长江大学艺术学院美术系美术学教研室绘画专业方向,副教授,硕士生导师。致力于高等美术教育研究、版画理论与创作研究、荆楚美术研究。主持2015年度湖北省教育厅人文社科项目、2020年度湖北省教育厅教学研究项目、2021年度湖北省教育厅哲学课项目;2022年和2023年连续参加国家艺术基金人才培养项目,2024年参加中国高校水印版画教学年会;核心期刊上发表论文5篇,其中CSSCI论文1篇,CSSCI期刊上发表绘画作品8幅;作品参加省级以上展览二十几次,其中作品《幸福的卓玛一家》2023年参加湖北高校第九届美术与设计大展获三等奖,作品《切肤-青砖黛瓦》参加2018年第三届学院空间青年美术作品展览获优秀奖,版画作品《矜持》入选2014年第十五届全国藏书票暨小版画艺术展。

岳进,汉族,湖北荆州人,中国共产党党员,硕士学位,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荆州美术家协会副主席,荆州画院副院长。副教授,硕士生导师。教学成果:出版独著《高校版画与创作研究》;《岳进版画作品集》;《岳进黑白木刻作品集》。科研成果:画作《全民大复工》入选“第三届全国综合材料作品展”;《解构》入选“2017第六届中国.观澜国际版画双年展”《汗水.泪水》入选“2017第九届中国体育美术作品展”。

李婧,女,硕士,长江大学艺术学院美术系副教授,学院空间研究员,主要研究领域为:油画、美术教育、美术类通识课程研究主持了湖北省教育厅人文社科研究项目《湖北民间美术在儿童绘本创作中的运用研究》已结题;发表专著《中国绘画时代风格之流变》;发表个人画册一本,绘画作品《时鸣春涧》获得湖北省学院空间铜奖;其论文及作品多次在C刊上发表;在教学期间多次获得了校教学质量优秀奖、获得任大龙奖教金;所授课程在学校第二届高校教学创新大赛校级比赛中获得二等奖。主持课程《基础素描(静物)》于2022年在“学堂在线”平台上线;2023年获批了湖北省线上一流课程。

(审核 彭琛 编辑 石苗苗)

欢迎关注校友总会公众号

学院办公室:0716-8062583

教学科研办公室:0716-8062551

学生事务办公室:0716-8062550

学院信箱:300414@yangtzeu.edu.cn

地址:(434023)湖北省荆州市荆州区学苑路1号长江大学东校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