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大学艺术学院欢迎您!今天是:
科研动态
当前位置: 首页 > 科学研究 > 科研动态 > 正文

长江大学艺术学院成功举办“求实导师学术沙龙”——“琴键上的红色记忆”中国近现代钢琴作品演奏与赏析

发布时间:2025-05-26 浏览次数:

(通讯员刘晓婧)2025年5月23日下午,在艺术学院Y311教室,我院刘晓婧副教授举办了一场主题为“琴键上的红色记忆--中国近现代钢琴作品演奏与赏析”的学术沙龙。活动以作品创作时间为组织轴、师生讲演为组织模式,从钢琴音乐联系演奏实际,使同学们对中国近现代革命历史、音乐文化发展有了更深切的感受。

首先,刘晓婧老师以1942年5月的延安文艺座谈会作为全场作品的背景切入点,强调艺术创作要深入到劳动和生活中去,要始终保证音乐文艺要贴近人民和基层;其次,刘晓婧老师指出,本场讲演会中所选曲目都是新中国成立后创作发表的红色歌曲音乐改编的钢琴独奏作品,承载着厚重的中华文化和历史底蕴,蕴含着真挚的爱国主义精神。

本次讲演会中,刘晓婧老师从音色出发,联系演奏的触键,横向对比了《向阳花》(音表12101班孙艺嘉演奏)和《翻身的日子》(音表12401班查一吟演奏)的触键与音色,分析两首曲目应如何在钢琴上表现出不同的民族音乐效果。刘晓婧老师还从民族复调角度出发,分析了《浏阳河》(音表12402班粟苗演奏)中的“支声复调”,并由此延伸到了我国民间悠久的“一唱众和”传统,指出该曲从侧面展现了我国民间多声部音乐形式。

继民间声乐、器乐改编作品之后,刘晓婧老师将舞剧音乐《快乐的女战士》和《军民一家亲》(音乐12203班饶诗琪、吴梓婧演奏)进行分析,启发大家将两首音乐作为一个整体,将音乐结构布局和舞剧内容叙事结合,理解音乐发展逻辑和创作表达内核。

在面对大型钢琴独奏作品《我的祖国》时(QZ221班刘嘉桐演奏),刘晓婧老师从如何理解作品结构、处理音乐等方面着手,强调要依据乐句结构和音乐发展合理规划演奏,建立完整的音乐发展逻辑和听觉艺术形象。

本场音乐作品讲演会在同学们的思考和掌声中圆满结束,刘晓婧老师在最后总结道,“君子藏器于身,待时而动”,兼收并蓄并以积极的面貌正视钢琴演奏和音乐创作,呈现出中国钢琴音乐的多元风格和深层内涵,是每一位有志于音乐的中国学子的使命。

(审核梁明明编辑石苗苗)

欢迎关注校友总会公众号

学院办公室:0716-8062583

教学科研办公室:0716-8062551

学生事务办公室:0716-8062550

学院信箱:300414@yangtzeu.edu.cn

地址:(434023)湖北省荆州市荆州区学苑路1号长江大学东校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