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大学艺术学院欢迎您!今天是:
科研动态
当前位置: 首页 > 科学研究 > 科研动态 > 正文

解码身体记忆 赓续文化基因——艺术学院举办非遗舞蹈传承学术座谈会

发布时间:2025-05-21 浏览次数:

(通讯员 吕玮晨 摄影 夏依莎)5月20日下午14时30分,“从身体记忆到文化基因”主题座谈会在长江大学艺术学院学术报告厅举行。国家社科基金评审专家、藏舞蹈学创始人扎西江措教授作为主讲嘉宾,与校内外师生围绕非遗舞蹈传承展开深度对话。座谈会由上官张科老师主持,现场学术氛围浓厚。

非遗数字化:技术赋能需立足文化本真

针对许瑶同学关于“AI数字化保护非遗舞蹈”的提问,扎西江措老师强调需以扎实的田野调查为基础。他透露,绵阳师范学院藏族舞蹈博物馆已建成近900TB数据库,涵盖视频、音频及实物资料,同时警示“技术介入可能造成文化异化,需警惕数字化过程中的二次破坏”。林海煜同学追问藏族舞蹈进校园路径时,扎西江措老师指出应聚焦“文化传承的本质价值”,而非简单迎合新课标。

教学与创新:把握学科特性方能突破

面对张嘉芮同学对数字化教学转化的困惑,扎西江措老师直言“切忌盲目追逐AI风口”,强调需发挥院校专业优势。安金铭同学提出“双创背景下非遗转化”时,他建议不同专业应构建差异化学理支撑:“表演专业侧重形态创新,理论研究须建立学术思维模型。”上官张科老师就舞谱复原提出质询,扎西江措老师以藏族世袭传承体系回应:“只要获得族群文化认同,舞谱衍变即具合法性。”

学术突围:在地性研究的国家叙事

舞蹈系董柳莎老师提出“地域性选题申报国家级项目困难”,扎西江措老师以自身经历鼓励坚守:“我的课题连续申报八年仍在努力,关键要做出不可替代的学术样本。”当音乐系孙鹏飞老师探讨融合传播时,他揭示“文化传播本质是政治话语及历史深处的镜像投射”;对于研三林海煜记录的穿青人“跳菩萨”等仪式,扎西江措老师给出技术方案:“4K60帧影像记录是文化基因保存的最低标准。”

座谈中,扎西江措教授以质朴语言传递深邃思考,其“行动至上”的理念贯穿始终。他强调学术与非遗保护皆需纯粹之心,唯有实践方能开辟道路。活动在热烈掌声中落幕,与会师生纷纷表示,此次交流为非遗舞蹈的研究、教学与创新提供了宝贵思路。

(审核 梁明明 编辑 杨锐)


欢迎关注校友总会公众号

学院办公室:0716-8062583

教学科研办公室:0716-8062551

学生事务办公室:0716-8062550

学院信箱:300414@yangtzeu.edu.cn

地址:(434023)湖北省荆州市荆州区学苑路1号长江大学东校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