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讯员 李葛千 摄影 张晓越)2025年4月9日晚7点,艺术学院求实导师学术沙龙——“潇湘八景”绘画母题的文化源流与转译变化在Y207会议室举行。由彭琛副教授担任主讲人,学院美术系30余名师生参与,围绕“潇湘八景”这一经典绘画母题的文化内涵与跨时空演变展开深度探讨。
沙龙伊始,彭琛副教授以“母题”概念为切入点,梳理了“潇湘、潇湘八景”的起源。她指出,“潇湘”作为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经典地理意象,自北宋宋迪创作《潇湘八景图》后,逐渐演变为承载文人隐逸情怀与诗意美学的艺术母题。通过分析五代至明清的经典画作,彭琛副教授揭示了“潇湘八景”如何从自然景观转化为融合儒释道思想的符号系统,其“平沙落雁”“烟寺晚钟”等场景不仅是视觉表达,更是文人心境的投射。

在“转译”议题的讨论中,彭琛副教授展示了“潇湘八景”母题在日本画的创作,国内党朝阳、郝量等艺术家近年的绘画创作,体现了“潇湘八景”绘画母题在全球化语境下的新生命力。这一环节引发了现场师生对“传统与现代对话”的热烈讨论。
本次沙龙以“潇湘八景”为个案,为艺术母题研究提供了方法论启示,亦彰显了传统艺术资源在当代语境中的活化潜力。艺术学院表示,未来将继续推出系列学术活动,搭建传统艺术与前沿理论碰撞的平台。
(审核 梁明明 编辑 石苗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