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简介】
王一酩,女,22岁,湖北襄阳人,共青团员,艺术学院。2020年本科就读于长江大学艺术学院,2024年通过保研录取,专业班级是美术QZ241,研究方向是版画,已通过英语四级考试,导师是岳进老师。
研究生阶段取得的专业成绩如下,目前GPA为4.43。参与多次专业竞赛并斩获佳绩,在专业学习方面,我始终保持着浓厚的兴趣和积极的态度,系统掌握了版画的技法和理论,并不断尝试将不同的艺术表现形式融入创作中。
在艺术实践方面,我积极参加各类美术展览和比赛,并取得了一些成绩:作品入选第十四届全国美展、获得米兰设计周中国高校设计学科师生作品展国赛三等奖、第五届学院空间青年美术作品大展入选奖、第七届湖北美术节暨建党百年美术与设计作品展入选奖等。此外,我还参与了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并获国家级立项,并出版个人作品集《王一酩版画》。

【个人事迹材料】
自2024年录取研究生起,我就恳切地希望做好自身的学业与职业规划,以创作出优秀的作品为目标,不断奋力拼搏,取百家之长,补自家之短。为此我多次与几位导师交流,制定了初步的发展计划,总结得出了三条发展道路。
第一条道路是以学校课程为发展核心的学习道路,每节课都认真对待,严谨地完成课程作业,从不同的角度出发,探索方案的各种可能性。敢于尝试,勇于试错,乐于创新,我深知“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在研学的道路上只有做一名披荆斩棘的勇士,不畏艰险,奋勇向前,才有可能成功。
第二条道路是以观看画展、参加研修班的补助式学习道路,通过互联网,观尽天下事,观摩学习中央美院水印版画的技法。对作品进行具体的分析,再将技法融入我的创作,形成自己独特创作理念并加以运用。这条道路对课堂学习进行合理补助,弥补课堂学习丰富性不足的弊端,除互联网外,我还多次参加各种美术展览拓宽眼界。
第三条道路是自我探索的实习之路,“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作为一名研究生,须有较强的能动性。我走出校园,走出老师父母的庇护,主动与社会接轨,通过假期的实习进一步完善了自己的各个方面,加强了与不同层次人沟通的能力,加强了处理各种突发事件的应急能力,加强了对市场的判断力,而这些能力是学校给不了的,需要我去社会上碰壁后自我摸索与感受。在今后的研学生涯中,我也依旧会坚持这条道路,提前适应社会的节奏,磨练自己的秉性与心智。
在坚持三条道路的历程上有三件事值得一提,第一件是我成功举办了个人画展“游城忆梦”。这次画展展出了我近年来创作的40余幅作品。为了筹备这次画展,我付出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从作品的构思、创作到装裱、布展,每一个环节我都亲力亲为,力求做到最好。画展期间,我热情地向观众讲解我的创作理念和作品背后的故事,与大家分享我的艺术感悟。
这次个人画展的成功举办,不仅是对我多年努力学习的肯定,也让我更加坚定了对艺术道路的追求。我深知,艺术的道路上没有终点,只有不断探索和突破。我将继续努力,不断提升自己的艺术修养,用画笔描绘出更加精彩的世界。
第二件是在2023年,我出版了以荆州古城墙为主题的个人作品集《王一酩作品集》。这本作品集收录了我近年来创作的以荆州古城墙为题材的作品。我一直以来就对荆州古城墙充满了深厚的感情,它承载着荆州的历史和文化,也寄托着我对荆州的热爱。我希望通过我的作品,向更多人展示荆州古城墙的独特魅力,传承和弘扬荆州的历史文化。
为了创作这本作品集,我多次实地考察荆州古城墙,拍摄了大量照片,并查阅了相关历史资料。在创作过程中,我尝试运用不同的艺术表现形式,力求将荆州古城墙的历史厚重感和文化底蕴淋漓尽致地展现出来。这本作品集的出版,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和好评。它不仅是我个人艺术创作的成果,也是我对荆州文化的一份献礼。我希望通过我的作品,让更多人了解和热爱荆州古城墙,共同守护和传承这份宝贵的历史文化遗产。
2024年,我的作品《秋收正芒时》成功入选第十四届全国美展。全国美展是中国美术界最具权威性和影响力的综合性美术展览,每五年举办一次,代表着中国美术创作的最高水平。能够入选全国美展,是我艺术道路上的一座重要里程碑。为了创作这幅作品,我付出了大量的心血和汗水。从构思、草图到最终完成,我反复推敲,不断修改,力求将最好的作品呈现给大家。
这次入选全国美展,不仅是对我艺术创作的肯定,也让我更加坚定了对艺术道路的追求。我深知,艺术的道路上没有终点,只有不断探索和突破。我将继续努力,不断提升自己的艺术修养,用画笔描绘出更加精彩的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