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大学艺术学院欢迎您!今天是:
课程建设
当前位置: 首页 > 人才培养 > 本科教育 > 课程建设 > 正文

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基础素描(静物)》简介

发布时间:2025-08-23 浏览次数:

一、课程概括

《基础素描(静物)》课程是一门面向广大绘画爱好者的艺术通识实践课程,兼具理论性与实操性,适用于高校公共美育通识教学、以及社会大众的兴趣学习。本课程采用线上教学模式,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与创造性,系统培养素描造型基础能力与艺术表达能力,全面实现多维度教学目标。

课程经过多年建设,于2023年入选湖北省线上一流课程,2025年入选国家线上一流课程,目前在学堂在线平台已有8804人选课学习。

二、教学团队成员

李婧,长江大学艺术学院副教授,《基础素描(静物)》课程负责人,负责本课程的整体规划和具体教学工作。

陈锟,长江大学艺术学院美术系副系主任,副教授,硕士生导师,承担微课录制和教学工作。

彭琛,长江大学艺术学院副院长,副教授,硕士生导师,承担相关课程内容开发和教学工作。

陈晨,长江大学艺术学院美术学教研室主任,副教授,硕士生导师,承担线上课程教学工作。

张静,长江大学艺术学院副教授,承担线上课程教学工作。

三、课程主要创新

通过课程学习,学生能够扎实掌握素描静物绘画的基本理论与造型规律,理解黑白灰关系与空间表现技巧,初步建立系统的绘画知识结构,并逐步形成自主观察、分析与绘画表现的能力。课程强调对静物的深入观察与艺术转化,结合线下实践与线上资源学习、示范观摩、互动研讨等多种形式,引导学生以艺术的眼光思考日常物件,培养图像思维和视觉表达能力,提升审美感知与绘画实践的综合素养。

课程坚持“以学生为中心”、“以成果为导向”,贯彻“理论与实践融合”的教学理念,持续深化课程建设,着力解决学生在绘画系统性认知、观察细致程度、表现主动性及审美层次差异等方面的不足。教学过程中除常规讲授与示范外,还融入线上平台交流、视频资源拓展、实物写生训练、等多种形式,推动基础美育与专业启蒙并行,实现“以美育人、以艺化人”的育人目标,全面提升课程挑战度与学生创新素养。

课程总目标依据高校美育政策导向,围绕学生成长需求,构建知识探究、能力培养与价值塑造三位一体的育人体系,致力于推进“美育生活化”改革,加强艺术与生活的联系,引导学生记录生活、感知日常之美,在绘画实践中培养人文情怀、求真态度与幸福体验,从而实现审美素养和创作能力的协同发展。

欢迎关注校友总会公众号

学院办公室:0716-8062583

教学科研办公室:0716-8062551

学生事务办公室:0716-8062550

学院信箱:300414@yangtzeu.edu.cn

地址:(434023)湖北省荆州市荆州区学苑路1号长江大学东校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