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大学艺术学院欢迎您!今天是:
研究生教育
当前位置: 首页 > 人才培养 > 研究生教育 > 正文

艺术学院成功举办“求实导师学术沙龙”——国潮再设计:传统文化元素的当代转译与创新

发布时间:2025-10-21 浏览次数:

(通讯员王诗彦)2025年10月16日,长江大学艺术学院人才107教室,举办一场以《国潮再设计:传统文化元素的当代转译与创新》为主题的学术沙龙。本次活动由艺术学院副教授王诗彦策划主持,带领学生深入探讨传统文化元素在当代设计语境下的转译方法与创新路径,挖掘国潮设计的深层价值与多元表达可能。

【传统赋能:国潮元素的商业实践与艺术转化】

沙龙启幕,王诗彦副教授率先以国民品牌李宁“敦煌系列”设计作品为分析样本,围绕传统文化元素在国潮产品视觉升级、品牌叙事构建中的创新应用展开系统解读。她通过对比该品牌设计演变——从早期对敦煌壁画图案的简单印绘,到如今提炼飞天飘带、藻井纹样的核心线条进行现代化重构,直观呈现出传统文化符号与现代时尚语言的融合路径。这一路径既留存了敦煌艺术的灵动气韵,又借助几何化处理、色彩撞色等手法精准适配当代审美需求。

进入国潮价值探讨环节,现场展示了故宫文创“朝珠耳机”“宫墙红笔记本”等经典设计手稿及海报作品。对此,王教授进一步阐释:“对传统文化元素的深度解构不是简单复刻,而是提取其精神内核进行当代转译,这是国潮设计的核心能力。”


【焕新与突破:传统美学的当代艺术表达】

沙龙特别设置传统美学现代转化专题单元,将多组经典案例拆解,揭示传统美学与当代艺术的融合路径。现场分享了前沿创作者的更新实践:有团队结合数据可视化技术,将“二十四节气”物候对应的气象变化,转化为动态插画的色彩与线条语言;也有设计师从“活字印刷”排版逻辑汲取灵感,在NFT数字插画中融入模块化组合设计。王诗彦副教授展示了拆解转译的关键步骤:从“元素提取”,到“语境适配”,最后实现“价值落地”,引导学生理解从文化符号到设计作品的转化方法。

【创思碰撞:国潮再设计的差异化创新路径】

先抛出核心议题“如何让传统元素转译更具独特性”,引导学生结合自身创作或观察,从“文化深挖维度”、“载体创新维度”、“情感表达维度”展开讨论;随后各小组分享观点,随后王教授结合指导学生参赛的实践经验,分享了国潮艺术设计相关赛事的优秀作品,鼓励大家跳出同质化创作误区,在设计中坚守自我风格、追求独创性表达。

艺术学院视觉传达专业全体学子踊跃参与此次沙龙,现场交流热烈。王教授通过鲜活的国潮设计案例解析与实用的转译方法拆解,打破了学子们对传统元素应用的固有认知,拓宽国潮创作边界,更启发他们从文化内核、个人视角探索差异化创新。这场沙龙不仅让理论与实践得以在此碰撞、交融,更让我们看见传统文化在当代设计领域绽放的多元光彩与转化潜力。

(审核 梁明明 编辑 石苗苗)

欢迎关注校友总会公众号

学院办公室:0716-8062583

教学科研办公室:0716-8062551

学生事务办公室:0716-8062550

学院信箱:300414@yangtzeu.edu.cn

地址:(434023)湖北省荆州市荆州区学苑路1号长江大学东校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