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讯员 何逸帆)11月9日,由华中师范大学主办的首届“长江流域艺术遗产青年学术论坛”成功召开。本次论坛以“促进青年学者交流、推动长江流域艺术遗产创新性发展”为主旨,汇聚全国多所高校知名专家学者与青年才俊。我院音乐教育专业研究生龚安、向文俐、何逸帆在孙鹏飞老师指导下受邀参会,并作主题发言,展现了我院青年学者的学术风采。

孙鹏飞老师团队长期深耕荆楚民歌研究领域,依托扎实的田野调查积累丰富的一手资料,形成鲜明的研究特色。本次论坛上,该团队携最新成果亮相,展现了良好的学术积淀。其中:

龚安与孙鹏飞合作的论文《从“生态失序”到“系统协同”——荆楚民歌活态传承的五维整合策略》入选第二分论坛“长江流域艺术遗产的保护传承创新”专题。该文聚焦荆楚民歌当代传承的系统性困境,创新性构建“政治引领、经济驱动、社会扎根、文化传播、教育涵养”五维整合策略,为非遗活态传承提供了兼具理论深度与实践价值的治理路径。

向文俐、何逸帆与孙鹏飞老师合作的论文《“人—音—地”三维互文关系的理论建构与实践映照——以荆楚民歌研究为线索》入选第四分论坛“荆楚艺术遗产研究”专题。该文立足荆楚民歌传承发展需求,构建“人—音—地”三维分析框架,为区域音乐研究提供了整体性、动态性的新视角,并对教育传承等实践路径提出前瞻思考。该论文最终荣获论坛三等奖。

参加此次论坛不仅彰显了我院在荆楚艺术遗产研究领域的学术实力与研究生培养成效,更体现了我院师生深耕地域文化、服务国家战略的学术担当。

(审核 梁明明 编辑 杨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