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讯员 李炳稼 摄影 周颖萱)7月17日至18日,“长江国家文化公园建设与长江国际黄金旅游带高质量发展论坛”在湖北宜都清江湾举行。论坛由长江文化促进会、湖北省国家文化公园专家咨询委员会、三峡大学联合主办,湖北省文化和旅游发展研究院、武汉市社会科学院、南京长江文化研究院、武汉大学国家文化发展研究院等单位承办,吸引了250余位来自长江沿线高校、科研机构的专家学者及文旅部门代表参会。我院舞蹈系董柳莎副教授受邀进行交流发言。

本次论坛设有“长江文化保护弘扬传承研究”“长江国家文化公园建设研究”“长江国际黄金旅游带高质量发展研究”“荆楚文化保护传承发展研究”四个分论坛。分别深入探讨了长江国家文化公园建设与长江国际黄金旅游带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联系、辩证关系和逻辑体系,为保护好、传承好、弘扬好长江文化,建好用好国家文化公园,系统推进历史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和活化利用,促进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发展建言献策。
董柳莎老师以《传承千年韵律,活化荆楚华章》为主题,围绕荆楚乐蹈的保护、开发与传承三个维度,分享了其在长江国家文化公园建设背景下对荆楚乐舞发展的思考。董老师提出荆楚文化作为长江中下游地区最具代表性的地域文化,具有鲜明的特色。荆楚乐舞作为其重要的组成部分既富含学术价值、审美价值,又具有重要的文化传承意义。当前针对荆楚乐舞的研究主要体现在楚地音乐文物保护、文化产品开发以及楚乐舞复现等方面,虽然取得一定成果但也面临着认知不足、传承乏力、体验单一等多重挑战。那么如何在长江国家文化公园建设背景下破解这些难题?董老师认为要通过“深研复现固根本、系统育才强支撑、守正创新活体验”三条路径,推动其在国家文化公园建设中的活化利用。

本次论坛为长江国家文化公园建设与文旅融合发展提供了理论支撑与实践路径,董柳莎老师关于荆楚乐舞的研究具有双重时代价值。未来,在"整体性保护与相容性利用"原则指导下,此类研究将助力实现从文化遗产保护到文化IP塑造的跨越,推动长江文化从历史记忆走向当代生活。
(审核 梁明明 编辑 邹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