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大学艺术学院欢迎您!今天是:
科研动态
当前位置: 首页 > 科学研究 > 科研动态 > 正文

长江大学艺术学院成功举办“求实导师学术沙龙”——生成式 AI 在数字影像创作中的应用

发布时间:2025-06-30 浏览次数:

(通讯员刘玲)2025 年6月30日下午,长江大学艺术学院“求实导师学术沙龙”系列讲座在艺术学院M302教室顺利举行。本次讲座由刘玲副教授主讲,主题为“生成式 AI 在数字影视创作中的应用”。讲座聚焦生成式 AI 技术在非遗宣传、文旅融合和短视频传播中的应用,探讨如何通过技术与艺术的结合,推动非遗文化的传承与发展。随着人工智能A I在绘画、视频生成等领域的应用,我们不得不重新审视艺术与技术之间的关联。至于艺术的特性,仅仅将艺术定义为追求自由和对创作主体的利益追求,显然是不够全面的。艺术的丰富性 和多样性远超这些简单的定义,它包含着更为深刻的文化内涵和审美价值。

非遗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保护与传承一直是文化领域的关键议题。近年来,随着短视频平台的兴起,非遗宣传迎来了新的机遇,生成式AI 在这一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能够通过智能生成技术快速创作非遗主题的短视频内容,提升非遗的曝光度和影响力。文旅融合背景下,非遗与旅游的结合成为推动地方经济发展和文化传承的重要手段。短视频通过展示部分地区苗族银饰制作、土家织锦等非遗项目,不仅提升了非遗的知名度,还为游客提供了“云体验”的机会。讲座中,主讲人导师提出,生成式AI 可以进一步优化非遗旅游的宣传创作思路,增强参与感和互动性。

短视频作为非遗传播的重要渠道,其内容的吸引力和传播力至关重要。讲座中提到,非遗短视频应注重故事化呈现和高质量视觉内容的创作。生成式AI 可以帮助非遗创作者优化视频内容,提升创作效率,但也要警惕内容浅表化和商业化过高的问题。

小组同学通过对生成式AI 的技术优势与未来展望展开讨论,学生提出生成式AI 在非遗宣传、文旅融合和短视频传播中的应用,不仅提升了非遗的传播效率,还为非遗文化的传承与发展提供了新的思路。主讲人导师指出,生成式AI 的技术优势在于其能够快速生成创意内容、优化创作流程,并通过大数据分析精准把握用户需求。未来,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生成式 AI 将在非遗保护与传承中发挥更大的作用,例如通过 AI 辅助非遗技艺教学、生成非遗主题的数字藏品等方式。同时应该关注:风格同质化:AI过度依赖现有数据导致设计趋同;文化失真风险:算法对非遗深层符号的误读;版权归属难题:传统纹样AI再创作的权利界定等问题。智能模型在审美判断上存在局限,难以精准地把握质量标准等问题,需要同学们带着批判性思维去看待。

讲座引发了师生们的热烈反响和积极参与。学生们从非遗短视频的创作技巧、生成式AI 的应用前景、非遗与旅游的融合模式等方面踊跃发言,主讲人最后从技术与艺术融合的视角进行总结。活动结束后,师生们纷纷表示讲座内容前沿且实用,为非遗宣传、文旅融合和短视频传播提供了新的视角和方法。

本次沙龙通过技术原理讲解与实际案例分析相结合的方式进行讲述,为非遗文化与数字技术的融合研究积累了经验、开阔了研究思路。

(审核 梁明明 编辑 石苗苗)

欢迎关注校友总会公众号

学院办公室:0716-8062583

教学科研办公室:0716-8062551

学生事务办公室:0716-8062550

学院信箱:300414@yangtzeu.edu.cn

地址:(434023)湖北省荆州市荆州区学苑路1号长江大学东校区